走南闯北青海人

  2024-03-18 ob体育官方下载最新

商品介绍

  从今起,西海都市报启动“走南闯北青海人”大型采访活动。派出多路采访小组,奔赴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将足迹延伸到全国各地,我们的笔和镜头,对准在外创业的青海人,绘出他们追梦过程的跌宕起伏,记录他们奋勇前行的足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青海人都有自己的青海梦、中国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时代的召唤下,一批又一批青海人走出高原,走向更远的地方去实现自身的梦想,他们用双手和智慧,书写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今年2月27日,省委书记骆惠宁在西海都市报社调研时,亲切嘱托记者编辑:“但愿你们多写一些青海百姓的故事,多讲一些百姓爱听的青海故事,推出青海人在全国各地创业的典型,展现青海人开拓创新的精神。”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在发展过程中较沿海地区有滞后性,目光也曾被层层大山阻挡,但这并不能阻碍勤奋、坚韧的青海人外出创业的步伐。我们正真看到,一批又一批有思路、有想法,敢闯敢干的青海人,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凭借他们血液中流淌的坚韧与勤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中,有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有已经占领全国市场的拉面人,也有在新技术、新材料、新领域掌握世界先进的技术的人,或领导着几百上千人的企业。的确,随着青海人脚步的延伸,青海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已传播四方。

  青海人不仅有着高原人执着、忍耐、勤奋、不屈的性格,更有“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的精神,有“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豪迈情怀。无论青海人走到哪里,青海精神都是他们创业发展的精神脊梁。

  为贯彻落实省委“131”总体要求,弘扬青海精神,谨记书记嘱托,今起,该报启动“走南闯北青海人”大型采访活动。西海都市报派出多路采访小组,奔赴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将足迹延伸到全国各地,我们的笔和镜头,对准在外创业的青海人,绘出他们追梦过程的跌宕起伏,记录他们奋勇前行的足迹。

  采访活动第一站,走进广东省。广东省被誉为创业者的天堂,在这里,勤劳、智慧的青海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创新力量和勃勃生机。

  提起律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法庭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作为国内知名律师团队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作为一名在证券发行和长期资金市场领域拥有十多年执业经验的律师,张立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谦逊低调。他坦言,接受西海都市报记者正常采访前,其实一直在犹豫,自己不是学霸,更没有精彩曲折的创业经历,感觉自己离成为传奇人物还有距离。采访中,他沉稳的语调,严密的逻辑,和对一件事极度的专注,让人不知不觉对他的专业心生敬意。

  张立灏的父母年轻时在青海支边,张立灏出生在青海、长在青海。高中毕业后,张立灏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法学。

  1994年,大学毕业后张立灏被分配到浙江省电力局工作。只身一人到杭州,张立灏对杭州的气候、环境等各方面都不太适应,跟其他刚出学校的毕业生一样,张立灏对未来既迷茫又充满期待。

  经过不断调整,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时,有着更大梦想的张立灏,却在而立之年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辞去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去当律师。从法务转行当律师,这一次转变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提携,张立灏等于一切从零开始。

  “如果说毕业选工作是一种选择,当时的辞职算是一种更艰难的抉择。” 张立灏笑了笑说,“我当时的年龄,不大也不小,在单位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总觉得没有发挥所学,总想出去闯一闯。”

  去律师事务所之前,曾有人对张立灏描述:刚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每天的工作是开门擦一遍桌子,扫一遍地,坐着订卷宗,订上两三个月或者半年。

  过来人的这种描述并不夸张,张立灏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前半年,没有接到一单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他没有一点收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提起那段工作初期艰难的时刻,张立灏一笑带过不愿多说,但那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忍。“苦中作乐的生活是对人的最大磨炼”, 张立灏笑着说。

  “再辛苦也不能回头,我的信念就是不等不靠不要。再辛苦也不能回头,没有退路,我的信念就是不等不靠不要。”跟每一个在外工作辛苦打拼的人一样,张立灏相信,现在遇到的所有困难,都会成为未来的一笔财富。

  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尽管张立灏内心焦虑,他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强迫自己静下心多学习、多充电。他天天都会花大量时间深读法规的内涵,钻研以前的案例。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天,老板给张立灏安排了一项业务,为一个企业策划上市服务。那家公司的历史沿革极其复杂,也没有类似的案例可以借鉴。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张立灏花了大量精力查阅有关的资料,整理企业的脉络和发展状况。他每天都很晚才睡,早上简单洗漱一下又继续工作。几个月的努力后,他拿出了一份深度的文件报告,并给出解决方案,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此后,张立灏接触业务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

  张立灏严谨、细致、敏锐的性格,体现在每一项业务中。由于逻辑清晰又兼具扎实的法律专业相关知识,他很快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积累了很多资源。随义务慢慢做大,很多公司开始主动找上门,希望由他负责企业上市和投融资业务,张立灏成长为业内小有名气的专职律师。

  张立灏非常理智,他说,任何的比较、排序都是相对的、有限的。关键是,你要走在正确的路上,向着正确的方向,坚持走下去,一直在路上。

  2009年,业内知名的北京德恒律师所在杭州设立分所,张立灏加盟成为律师事务所三大合伙人之一。团队以过硬的专业水准、扎实的法学功底、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现在已经成为杭州业界的一支劲旅。

  以张立灏为领头羊的团队坚持专业团队协作方式服务客户,先后为100多家企业来提供法律服务。服务的客户涵盖长期资金市场的IPO、新三板、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众多领域。此外,团队先后为上百家企业的改制、并购、重组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法律服务。

  在与张立灏的交谈中,他多次提到一个词“工匠精神”。他说,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代表着专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专注做好一件事就是成功。不管在任何行业,想要有所作为都需要付出和忍耐,律师更是如此,需要对法律有极其专业的钻研和把握,只有在专业领域把知识掌握得很精很细,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张立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律师“工匠精神”,他脚踏实地、专注持久,从新手律师一步步成为全国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在他眼中,通过司法考试是进入律师界的门票,但是要把门票兑现为律师的饭碗,需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这段漫长的道路中,需要付出和忍耐。

  虽然已经在外生活二十多年,但张立灏对青海有着深深的眷恋。他说,在这么多年的打拼中,他学会的忍耐和勤奋得益于他生长在青海。在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上,有很多人,他们没豪言壮语,他们平凡淳朴,只是默默耕耘,正是这种青海精神,陪伴他走过最艰难的时期,也激励着他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向前。

  陈猛,河北汉鼎雕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位从青海走出去的雕塑家。从24岁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第一件作品开始,陈猛的每一件作品,融入了他对雕塑所在地文化、历史乃至气候的深刻理解。陈猛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创造出矗立百年地标式的雕塑作品。

  为故乡青海创造出一件地标式雕塑作品,是陈猛由来已久的心愿,这个心愿直到2013年才得以实现。这一年,陈猛所在的公司承接了西宁火车站广场三江源主题雕塑的施工任务。

  三江源主题雕塑的创意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位教师,那是一座由线条和几何体组成的融具象和抽象为一体的城市雕塑。三条象征着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抽象线条交织错落,远远看去,线条组成的图案是高低起伏的山脉,这是昆仑山的象征。这组雕塑艺术呈现出了青海这片高原极地山之高水之源的神圣与肃穆。

  拿到这个创意后,陈猛异常兴奋。因为审美和施工的双重要求,陈猛对雕塑的细节做了修改,并根据这组雕塑的实际要,在雕塑上设置了相应的灯光。这样的设置,不仅使得三条象征着长江、黄河、澜沧江的线形设计拥有了流水的质感,而且与西宁火车站广场的整体氛围十分契合,并起到为整个广场营造梦幻般的灯光效果的实际需要。

  三江源主题雕塑宽35米,高25米,雕塑底下是一个巨大的候车地下室,施工难度十分大。“除了考虑雕塑的审美价值外,在对这座雕塑的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防尘、防震等多种因素。”陈猛说。

  为了增强雕塑的稳定度,实施工程单位将地下室天花板的横梁上升到了一个等级。考虑到青海风沙大的因素,陈猛特意在雕塑的表面采取了喷砂磨面的效果。三江源主题雕塑几何面积较大,采用的施工材料是不锈钢,为避免几何平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效果,陈猛在雕塑龙骨上“动了手脚”,采取中间凸,周边凹的特殊处理,使得雕塑整体上呈现出恢弘大气,严整庄重的艺术效果。

  “我是带着对青海的深厚感情来做这件雕塑的,这件雕塑在我所有的作品中,用情最深。”陈猛说。

  上世纪90年代,陈猛毕业于西宁市第一职业高中,随后他在青海省工艺美术公司上班,成为一名学徒。1997年陈猛顺利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此走上了职业雕塑家之路。

  陈猛的父亲是一名卡车司机,几乎走遍了青海的每一个县市。儿时的陈猛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父亲“逛青海”。陈猛自幼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和父亲一起逛青海委实是一件幸福的事。蓝天,白云,碧水……大自然用旖旎的景致和丰富的色彩,在陈猛面前,展现出了一幕幕的神奇。

  除此之外,青海的人文气质也深深地影响了陈猛。记得有一次,父亲带着陈猛翻越拉脊山,走到山腰时肚子饿了,父子俩随意走进了公路附近的一顶帐房。虽然语言不通,可是帐房的主人端出了酸奶和糌粑,热情地款待两个风尘仆仆的赶路人。

  陈猛用朴素、开阔、丰富、深刻概括青海,用真诚、率真形容自己,在陈猛看来,两者相辅相成。“不同性格的人,会诞生出不同风貌的艺术品,我的作品能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我想与我的性格息息相关。”陈猛说。

  在青海的生活经历除了在陈猛的性格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外,对于他的艺术创作,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陈猛主要任务是玉石雕刻。在外人看来,这是“按照图纸简单操作”(陈猛语),其实蕴藏着很大的学问。比如对材料的判断和选择,比如根据材料的自然属性和状态完成作品的构思和创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对玉雕艺人巨大的考验。

  青海工艺美术公司是陈猛雕刻之梦开始的地方,他执拗地认为,正是在青海的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底子。“我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折射着青海的影子,是青海赋予他对艺术最初的感悟。”陈猛说。

  在青海,陈猛还曾经有一段“忍者神龟”(陈猛语)的生活。忍者神龟是上世纪90年代在广大青少年中十分走俏的卡通形象,这个集正义与真诚为一体的“神奇物种”生活在神秘空间中。

  在青海工艺美术公司当了一年学徒后,陈猛感到,想要让自己的雕刻技艺攀升到一个高的境界,就必须要到更高的学府深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陈猛的不二选择。

  之所以是“不二选择”,因为陈猛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他认为只有在这所高校,自己才能实现更高的梦想。当然,今天看来,这样的想法,或许是出于陈猛的年少轻狂。

  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竞争异常激烈,陈猛入学那年,全国有近一万学子报考这所学校,录取的只有一百多人。陈猛整整考了三年。每年春节前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入备考,全国各地的学子都要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补习班,他们大多租住在学院附近的地下室里。

  陈猛说,当年他住在地下三层,那里,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地下室,挤了20个考生,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空气流通,空调只有24小时不间断开着,轰隆隆吵得人头疼。没有钱,陈猛每顿饭只能吃两块五的煎饼果子,一天三顿都是如此。可是陈猛说,那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问他为什么,他突然抿嘴笑了,可是嘴角却挂着隐隐的苦涩。

  如今,陈猛所在的公司,已经跻身全国十强雕塑公司的行列,这是一个青海艺术家二十多年在外打拼的结果,也是青海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